English

从天而降的大湖

1999-03-14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一百多年来,关于罗布泊迁移问题引起了国际上许多学者的兴趣与注意,争论的焦点一个接一个,其一是湖泊位置是否发生过“游移”,其二是湖的迁移的机理和动力是什么?到了70年代,地球资源卫星发射后新得到的罗布泊卫星影像,不少学者认为它是连续变迁的湖岸堤,因而得出罗布泊在历史时期始终没有离开它的故乡——罗布洼地的结论。

要探索罗布泊的迁移之谜,罗布泊干湖盆卫星影像问题是绕不过去的“火焰山”,这是我在全面展开研究罗布泊迁移问题时,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。我面临的重大难题就是要回答:罗布泊卫星影像反映的地理特征是什么?

1972年7月,美国宇航局(NASA)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(ERTS—1),由于它记录了地球表面大量数据并具有一系列优越性,很快为人们接受,成为我们研究环境和资源调查的重要信息源,这样我们可以凭借卫星影像看到从太空获得的罗布泊的信息。罗布泊卫星影像呈现一圈圈不封闭的环状条纹,形状极像一个超级“大耳朵”。因此,“大耳朵”问题很快引起国际学者的注意。

中外学者都十分清楚,罗布泊卫星影像传达了十分重要的信息,破译这个信息,对影像进行正确的判读,对罗布泊迁移问题是至关重要的。

要能破译罗布泊干湖盆卫星影像的秘密,就得占有足够的资料,尤其最新的这一地区的资料。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,1970年出版的1∶50万罗布泊地图当从地图资料室的管理员手中递给我时,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。

我们知道,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,在罗布沙漠的南部有喀拉布朗湖(后来即为台特马湖)和喀拉库顺湖两个湖泊,后者是塔里木河的终点湖。1921年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,塔里木河改道经东河滩涌入孔雀河。孔雀河在铁门堡河曲发育的地段,突破了河岸薄弱的部分,改变原来向南流的流向,向东流注罗布洼地,形成近代的罗布泊。由于来水量急剧减少,湖泊只剩下一个以东经90°18′伸展,南北纵长的湖泊。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,塔里木河下游修筑了几座水库,孔雀河上先后打了六座坝,所以罗布洼地逐渐断绝来水,湖泊不可避免地日趋干涸。确切地说,广袤无限的罗布泊是60年代中后期才在罗布洼地消失的。

但是,现在我拿到的最新地图反映,罗布洼地存在一个偌大的湖泊。我对它利用方格法粗略地测算了一下,面积竟达5825平方公里。这时湖泊形状十分奇特,中间一个大半岛,把湖泊分成罗布东湖和罗布西湖,南面湖岸平直,直达库姆塔格沙漠。

对于这样一个湖,任何书刊上都没有看到过,它不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,地下冒出来的。它是怎样形成的呢?它所反映的地理特点又说明什么问题呢?要解答这个谜就得再去寻找新资料。

地图右下角给我一个重要的提示,这1∶50万地图是依据1958、1959年出版的1∶10万航测图标绘的。我又找出了同一时间这一地区的航空照片、航空照片结合表、以及以航空测量编绘的1∶10万地图。这些地图清楚地告诉我,地图编绘经过“外业调绘”,说明此图的制作过程是严格的、科学的。那末,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解决这么大的湖,湖泊来水是从什么地方来的。

人们提起沙漠,第一印象必然是干旱少雨、荒芜贫瘠、没有植被,为一片黄色所主宰。尤其被称为“死亡之海”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,沙漠的名字本身意思就是“进去出不来”。沙漠地区怎能与洪灾联系起来?

实际上,沙漠地区的河流都依靠山地地区的天然降水和融冰化雪补给。天山、昆仑山高入云霄,其高度足以拦截高空水汽形成降水。因此,山地地区是干旱地区的“湿岛”。

50年代后期,正值塔里木河的丰水期。1958年8月13日天山诸河同时爆发特大洪水,连续暴雨9小时多,大雨滂沱,洪流奔腾咆哮一泻千里。

1959年7月初,天山南北又遭遇一次较大的洪水,绝大部分河流超过了危险流量标准,特别汛期的后阶段,南疆喀什、叶尔羌河,发生了一次千年一遇的2700秒方的特大洪水。阿克苏昆马力河发生较大洪水。渭干河7月发生较大洪水,洪峰流量达720秒方……这次洪灾也评为洪一级。

汹涌的洪水涌入塔里木河下游后,使这里一些地方形成了水乡泽国,道路阻断,桥梁冲毁,农田破坏,房屋倒塌,同时也使下游的水文地理造成重大变化。

天山南坡诸河的洪流,挟带着塔里木河两岸松散的泥沙形成滚滚浊流,以排山倒海之势、拔山撼鼎之力,如骤起的狂飚席卷一切。由于洪水量大、洪峰值高,它导致了塔里木河下游重大的水文地理变化。

面对罗布泊干湖盆的卫星影像,我不止一次思考、猜测、揣度它产生的时代特征,是历史时期的、是近代的、还是其他。因为从掌握的一些资料表明,从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罗布洼地是一个干湖盆。那么它又是如何形成的?什么时候形成的?这些问题经常萦绕在我的脑际。我后来突发异想,有没有可能,罗布泊卫星影像与50年代洪水形成的大湖有某种必然的联系。

这种证明过程是比较容易的,我只要把同样比例尺的卫星影像图和实测地图作相关匹配就可以了。我把1∶50万用航空测量资料绘制的地图,构画下湖岸轮廓线,把它套到1∶50万罗布泊卫星影像图上,结果奇迹出现了,罗布泊干湖盆的卫星影像完整地、两者十分完美地吻合,全部卫星影像环状结构都落到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洪水所形成的大湖里。

对于这个意想不到的发现,我激动万分,欢欣的心绪流露于言表。因为不对罗布泊卫星影像作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,就不可能对罗布泊的迁移作进一步深入的讨论。现在我已经找到了获得正确答案的途径,揭开了罗布泊大耳朵的秘密:它不是历史时期产生的,而是50年代后期所形成的;它不是这一湖泊连续变迁的湖岸堤,而是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湖床经过洪流作用的产物。

摘自《中国西部探险丛书——罗布泊之谜》

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

奚国金 著

丛书总定价:90.00元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